一、多途径创新课程结构,让课程内容多维化
第一,整合跨国、跨校、跨学院、跨学科的一流师资,组建线上课程建设团队,创设“文社、文理交叉”的多维化选修课程,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新文科综合素养与复合能力。
第二,新方式推动课程思政,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塑中越命运共同体意识。一是以自建的新华网思政示范课程为抓手,搭配国家级VR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越历史过程中的文明交流与互鉴,增强两国学生的文化自信,推进民心相通。二是以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线索,配合精品慕课,深化省级思政双语课程“中国文化”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用越南语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新渠道提质综合素养课程。积极运用课题申报、翻译论坛、学术研讨会和线上直播讲座等,将10余个国家级重大和一般科研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和案例反哺教学,科研充分育化课程建设,助力学生建构一流的新文科综合素养。
二、新要素推动教学改革,让课程资源活起来
第一,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新技术在新文科课程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创新课程形式,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慕课和百余节精品微课,打破语言课程的扁平化和单调感,形成丰富的云教学资源库。
第二,慕课配套数字化教材开发。围绕“一带一路”“中越命运共同体”、数字经济和新冠疫情等新题材,国内三校新编共用18部精品教材。可点读的近10部数字化教材配套相应慕课,自主研发翻译纠音APP可在课后批改语音作业。
第三,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越汉翻译术语库和对齐库,助力完善“云岭翻译”APP,深化机辅翻译课程改革。
第四,网络信息科技深化课程改革。师生共建微课、短视频上传“中越健闻”学习公众号,丰富全息语境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引导师生碎片化学习、思辨和讨论,实现教学相长。
三、新方式把控课程质量,让教学计划活动顺利开展
第一,参与和申报各层级课程等级评估,打造6门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式和思政等5类一流课程,10余门校级A、B等级课程,助推课程提质。
第二,越南岘港师范大学严格执行我方在国外的课程教学计划,积极参与线上教学研讨会和线上课程建设,开辟在越南中南部方言区的汉语语言文化中心和旅游管理实习实践基地,保障课程活动高质量实施。
第三,疫情期间,利用超星、雨课堂、Z0OM、腾讯国际会议等智慧教学平台,精准量化把控过程性评价和课程教学效果。